关于举办2025年“明德·思源杯”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通知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创业实践科
5704
各学院(培养单位):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弘扬红色文化与精神,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切实提升拔尖创新人才成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提质进位,我校定于2025年5月13日举办“明德·思源杯”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明德思源,敢闯会创。
二、大赛简介
“明德·思源杯”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大赛旨在为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选拔优质培育项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等12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重大创新创业赛事,该赛事获奖情况是学科评估体系人才培养模块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大赛内容
1.大赛包含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港澳台侨专项赛道、国际赛道。参赛项目要求、赛道组别、评审规则等可参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相关通知要求(详见附件1)。
表1:各赛道成员要求 |
赛道 | 组别 | 项目负责人要求 | 成员要求 | 参赛项目条件 |
高教主赛道 | 本科生创意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 | 全日制在读本科生 | 1.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未进行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比赛(参赛申报人为成果第一完成人或第一所有人的除外)。 |
研究生创意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研究生 | 全日制在读研究生或本科生 |
本科生创业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及毕业五年内本科校友 | 在校本科生或者毕业五年内本科生校友 |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教育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项目申报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 3.项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权不少于10%,且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研究生创业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及毕业五年内研究生校友 | 在校学生或者毕业五年内学生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创意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校友 | 全日制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校友 |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未进行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公益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校友 | 全日制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校友 |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项目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
创业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校友 | 全日制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校友 |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教育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参赛项目申报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 4.项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权不少于10%,且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产业命题赛道 | 根据企业命题选择(参考2024年产业命题) | 我校全日制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校友 |
| 1.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2.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
港澳台侨专项赛道 | 创意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港澳台侨学生及留学生 | 我校全日制在读学生 | 1.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未进行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比赛(参赛申报人为成果第一完成人或第一所有人的除外)。 |
创业组 | 我校全日制在读港澳台侨学生及留学生 | 我校全日制在读学生 |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教育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申报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 3.项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权不少于10%,且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国际赛道 | 创意组 | 海外高校在读学生 | 海外高校在读学生 | 1.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未进行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比赛(参赛申报人为成果第一完成人或第一所有人的除外)。 |
创业组 | 海外高校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学生 | 海外高校在读学生及毕业五年内学生 |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教育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项目申报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 3.项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权不少于10%,且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2.项目来源及建议
(1)建议挖掘在校学生参与老师的重大科研成果项目、符合条件的毕业5年内校友创业项目。
(2)开展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红色教育等主题的项目。
(3)已获得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或奖励,“挑战杯”申报或获奖项目以及入驻各类孵化器、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取得重大成果的项目。
四、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之后出生)。每个学生作为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3)项目成员不超过10个人(含负责人),指导老师不超过5位。
五、组织报名
1.大赛采用学院(培养单位)初评、学校复评和学校比赛三级赛制。初赛由各学院(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请根据实际情况择优推荐。原则上,每个学院(培养单位)推荐项目不超过10个。
各学院(培养单位)请在5月10日前将汇总表电子版及推荐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PPT打包压缩提交至邮箱380920705@qq.com,文件命名规则为“XX学院(培养单位)推荐晋级项目汇总”(详见附件3)。
2.学校复赛采用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通过专家评审产生晋级学校决赛的项目名单,名单将在河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网站公布。
3.学校决赛定于5月13日进行,采用现场比赛的方式,涵盖项目路演和答辩两个环节,具体评分要求可参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评审规则(详见附件2)。参赛队伍路演PPT汇报不超过5分钟,答辩环节为3分钟。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5名,资助“双创”培育基金10000元,颁发校级荣誉证书;
二等奖30名,资助“双创”培育基金5000元,颁发校级荣誉证书;
三等奖100名,颁发校级荣誉证书。
六、补充说明
“明德·思源杯”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大赛是我校本年度重要“双创”赛事之一。请各学院(培养单位)加强宣传、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各培养单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
河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河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4月29日
请学院赛事相关负责老师、项目指导教师加入赛事工作群。
联系人:熊老师,0371-22197577。
